海大管理学院EDP中心

  0532-80801092 / 80801052

招行发行国内首单小微不良贷款支持证券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表于2016-06-30 15:55点击:
  中新网6月30日电 近日,招商银行“和萃2016年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至此,上半年市场共完成3单不良ABS发行,实现了公司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小微贷款等品种的全覆盖。其中,招行独占2单,开创了信用卡和小微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先河,并取得多项市场创新突破。  开启小微不良资产证券化先河  据发行资料显示,招行“和萃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4.7亿元,法定期限5年。其中,优先档3.6亿元,占比76.6%,评级AAA,加权平均期限1.83年,发行利率3.98%,获1.86倍认购;次级档1.1亿元,占比23.4%,无评级,加权平均期限2.22年,溢价2%发行,足额认购。证券交易遵循市场化原则,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征。  “和萃二期”入池资产的基础资产均为小微贷款不良债权,具有单笔金额小、抵押物可变现程度较高、地域分布较优等特点。从单笔金额来看,入池贷款平均本息余额约为97万元,本息余额小于100万元的资产笔数占到约66%,分散性极强。从抵押物类型来看,入池资产均为住宅或商铺抵押担保贷款,可变现程度较高,为资产池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回收保障。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入池资产涉及的借款人分布在全国13个城市,均为一线或主要省会城市,经济和法律环境相对较好,房地产交易市场较为活跃,有助于押品的快速处置。  虽然抵押类不良贷款的回收总量更有保障,但回收的时间分布相对靠后,前期回收款有限,主要靠后续清收支持证券兑付,因此在交易结构中,设置了流动性储备账户和次级档证券持有人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双重措施缓释证券的流动性风险。另外,设置了超额收益的阶梯化分成机制,次级证券累计收益越高,贷款服务机构获取浮动报酬的比例则越大,从而对贷款服务机构的尽职清收形成有效激励。  创立小微不良资产证券化估值评级方法论  据业内人士分析,小微不良贷款兼具对公贷款的特性和零售贷款的共性特征,由于笔数较多无法借鉴传统对公不良资产证券化逐笔尽调估值的方法。同时,由于抵押贷款的回收情况主要取决于押品状态、司法环境等个性化因素,也无法借鉴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完全依靠历史数据的评级分析方法。  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尽职调查方法上,项目秉持了重要性、全面性的原则,对一定比例的贷款进行了抽样尽调,覆盖了全部抵押品、诉讼阶段、逾期阶段、担保类型和合同类型,兼顾了零售小微资产的共性与特性,提高了尽职调查效率。  在估值和评级方法上,两家评级公司针对小微抵押不良贷款首次创建了评级模型,引入了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押品和债权进行了独立估值,部分意向投资人参与了前期尽调。各方基于招行不良小微贷款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回收率拟合模型,参考抵押物和债权的估值分析结果,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市场利率假设、诉讼处置期限等进行压力测试,对基础资产池未来现金流回收情况进行审慎性预测,最终确定证券信用等级和发行金额。  市场化机制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2016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达到1.75%。在经济下行期,改善资产质量、减轻不良包袱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在监管部门一贯强调和规范不良债权真实转让的政策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投资市场也将引来发展机遇。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明确的监管规范,需要众多第三方机构参与,发起银行继续受聘清收,其运作模式具有阳光透明、市场化定价和批量规模效应的先天优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可以依靠这一套运作体系,在获得预期投资回报的情况下,降低操作成本。  继5月份招行“和萃一期”与中行“中誉一期”联诀首发之后,“和萃二期”在6月份迅速落地,既反映了央行和银监会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支持,也展现了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务实、高效,两单不良ABS帮助招行降低不良资产本息余额约32亿元,减负效果明显。据悉,目前6家试点银行多期项目正在加紧准备和陆续推进当中,招行基于公司不良贷款的“和萃三期”预计最快将于今年三季度面市。
海大管理学院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