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管理学者认为,领导者在提高领导技能,力求达到最佳领导状态时,应该向一些优秀的领导者学习。然而,本文作者却发现,当领导者表现最佳时,他们并没有模仿任何人,而是依靠自身最根本的价值观和能力。
作者还发现,这种价值观和能力是在领导者进入真实自我的心境下发挥作用的;而看似矛盾的是,这并非他们的常规状态。作者把这种状态称为“领导力的本真状态”。当我们面对人生重大挑战,比如晋职机会、事业挫折、身染重疾、夫妻离异、亲人离世,我们都经历过心灵的挣扎。在此关头,假如我们决定不去遵照别人的意愿,而是按照自己直觉上认为正确的想法去行事,我们便极有可能走出困境、继续前行。而在克服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必然曾经进入过领导力的本真状态。
那么,是否只有在面临危机时才能进入领导力的本真状态呢?作者在对公司高管的辅导工作中发现,管理者有可能随时踏入这种奇异的境界;不过,他们必须要理解其概念并认识到它所蕴涵的力量,然后恳切地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是否注重结果?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舒适为重。我们总是尽量让自己在熟悉的领域里做事,逃避新问题。而当我们关注想要实现的结果时,我们就不能再逃避问题,而是去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我们会因此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有目的性、更乐观、更投入,也更坚忍不拔。此外,我们往往还会变得更加精力充沛,对他人的影响力也更大。
我是否受到内心的指引?在常规状态下,我们顺从于社会压力,以避免冲突,保持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让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疏远,我们开始失去各自的独特性,同时也失去了内心的正直感。为了更有效地领导,领导者需要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指引,也就是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品德,活得更加自信、更加真实。
我是否以他人为中心?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总是把自己的需求看得高于集体需求。当我们的人际关系被追逐私利所主宰时,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就会降低。久而久之,我们便会把自己极力寻求的社会支持给拒之门外。更多地关注他人,就是要在人际交往、群体或组织中致力于集体利益,即便这意味着个人的损失。
我是否思维开放?不理会外来刺激可以让我们专注于当前任务,这是它的好处;不过,它也令我们忽视了呼唤变革的信号。此类信号能迫使我们放弃控制权、直面风险,对其视而不见虽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同时也是一种自欺之举。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开放思维,能将我们的关注重点由对周遭环境的控制转向对环境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帮助我们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
领导者必须诚实坦率地回答上述四个问题,如果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为进入领导力的本真状态做好了准备。当我们进入领导力的本真状态时,新的想法随即涌现,行为也随之焕然一新。不过,我们无法永远保持这种状态。它可能维持几小时、几天,有时甚至长达数月,但最终还是会回到常规状态。尽管领导力的本真状态只是暂时性的,但每当我们置身于这种境界时,我们都会对周遭环境增进了解,重返这种境界的可能性也会提高。此外,我们还会激励自己身边的人,使他们的行为与表现也提升到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