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跑步前进” 期待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表于2016-05-24 15:06点击:
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愈发加快。多数上市银行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有所创新,加快线上与线下融合。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在竞争中受到传统思维影响,在技术、数据以及体制上相比互联网企业仍有劣势,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也恰恰将成为银行发展的新动力。 布局加码 从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可以发现,诸多银行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重点之一,并将不断加码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与投入。 比如,工商银行此前按照新发布的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和升级发展战略, 基本搭建完成互联网金融平台主体架构,运用新策略新思维加快各项业务的发展,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并带动网络融资、线上支付等业务快速增长。 建设银行则是在机构业务方面,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互联网+”在学校、医院金融服务方面的应用创新,形成《银医、银校移动互联网金融合作方案》。同时,结合先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文本语言交互方式,在同业中率先在微信、短信及互联网渠道同时推出智能客服“小微”,构建“人工、自助、智能”三位一体的客户服务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金融领域,招商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客户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基于“小企业E家”的平台深入创新企业客户在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日常生产经营相关的多维金融需求,初步打造企业金融服务的端到端体系;依据产业互联网领域企业在线支付结算、担保交易等服务需求,完善移动支票、E+账户等创新产品,满足企业在跨银行、跨地域以及时间灵活性上的非办公场景交易结算需求。 此外,兴业银行结合互联网金融和线下金融的完整服务体系,在国内率先推出银银合作品牌。银银平台可为各类合作银行提供包括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内容的全面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截至年报报告期末,银银平台合作客户数达653家。累计与近270家商业银行建立信息系统建设合作关系,其中已实施上线146家,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 重构客户关系和创新服务模式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静文认为,当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障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数据优势、体制优势相比于银行更明显,导致银行被后台化;二是银行出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客户体验不够重视,对客户的反应不够迅捷,对场景的营造不够给力,目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工商银行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在2016年所面对的挑战中,其中之一便是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因为这将持续改变金融业态,要求工行深层次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新视角和新方法重构客户关系和创新服务模式。 安永《中国上市银行2015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称,互联网金融、新技术的运用成为上市银行发展的新动力。各上市银行将传统金融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元素结合,加快互联网金融建设,提高互联网化水平,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及直销银行等互联网渠道的建设和升级,2015年客户数量再创新高。手机银行的发展尤为迅速,披露手机银行用户数的16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末手机银行用户数比2014年末增长了32%。 广发证券分析师沐华认为,互联网金融基于“长尾效应”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一部分空白,创造增量市场,但是传播路径上的创新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切实的支持作用。而且互联网金融在风险计量和控制上比较薄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控制的问题。比如金融机构的现行信用体系还是缺乏对实体企业的有效掌控。 据了解,光大银行近日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引入芝麻信用全产品体系,开展在线发卡、风控等全方位合作。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一是对于银行机构而言,互联网征信机构能够形成有效的信息补充、甚至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二是征信机构对于普惠金融的意义在于,充分刻画每个个体的信用状况,降低金融机构与个体之间的交易成本,能够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信用卡等消费金融服务。记者 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