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管理学院EDP中心

  0532-80801092 / 80801052

委外投资:锦上添花还是风险丛生?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表于2016-05-20 11:35点击:
  随着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持续,金融体系中积累的诸多问题正在银行系统中发酵……银利率增幅持续下降、不良双升持续突出、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取得较高收益率?大量理财资金如何找到出路?这些问题直接催生了银行委外投资业务的飞速发展。  据了解,上市银行2015年财报显示,受银行委外资金扩展带动,2015年基金专户、子公司资管、券商和私募规模分别达到4万亿、8.5万亿、11.9万亿和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29%、50%、266%。  规模快速扩展  银行委外投资,就是银行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投资的一种新模式。  当前委外投资有几种情况,大行的委外投资主要以理财资金为主,股份制银行自营和理财基本各占一半,而城商行和农商行自营资金占比最高。这并不意外,在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目前市场持续面临资金多、项目少的问题,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中小银行在信贷资产端很难竞争过大行,因此竞争倒逼中小银行寻求分工合作,委外投资于2015年快速发展。  普益标准研究员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分析发现,参与委外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总体占比为24.62%,尤其是今年前两月占比高达40%以上。研究还发现,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呈持续下行态势,但投资于委外的理财产品,其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水平,溢价大概在10BP至30BP范围内。可见,委外对理财收益率有明显提升作用。  从不同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理财委外投资规模明显增加,合计占比高达75%以上,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选择投资委外的数量居首,占近50%;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银行在数量上占比仅14.63%。在平均收益率方面,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居首,可达4.55%;股份制银行达到4.36%,农村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较为逊色。  委外投资凸显了银行系统的部分金融服务流程正由封闭的内部化,逐渐试探通过外包等形式,尝试部分金融服务流程的外部交易化,越发有了众包协作等特征。不过,不论是银行委外投资,还是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抑或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突破,亟须在“破”的同时有效建立出新的业务模式,抑制和避免新旧两种秩序更迭所出现的乱象。因此,银行委外投资用得好则锦上添花用不好则风险重生,引发信用、市场、操作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风险待解  信用风险日益突出对委外投资也有所制约。从金融服务流程上看,用代理制度、信托关系等,做影子信用中介业务,信用风险敞口暴露无遗。  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07号文件,将影子银行范围概括为不持有金融牌照、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及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等。  对照银行委外投资业务,更像是一种准信用中介业务,但其形式则是一种资管式直接投资,而用资管方式做信用中介业务,通常需要一个抽屉协议和类似SPV/SPC的过桥实体约定各方权责,锁定信用风险。  不过,直融方式至少在法律关系上无法直呈这种信用中介角色,不能做收益率允诺和保本,并更多基于合同法、代理法和信托法等来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这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在信息流、风控流上存在邻避效应,也就是说受托方允诺的收益率,尽管基于抽屉协议可以通过合同法主张,但获得法律支持存在取证难等问题,由此派生的隐性信用中介服务,对委托方和收益方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后者要举证受托方过失不容易,最为典型的案例为,美国FBI等执法机关调查对冲基金帆船集团内幕交易,甚至动用窃听、钓鱼等富有争议的手段。  另外还有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银行委外投资的一个积极作用就是促进金融领域的分工市场化、专业化,增加了市场的厚度和深度,合作各方的法律关系也由传统信贷的信用关系,变成了信托关系,这种金融服务流程的市场化,将部分信用风险,通过市场风险反映出来。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而委外投资的收益率则相对变化不大,这给受托方带来了业绩压力,进而倒逼受托方通过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盲目追求高收益,导致规模和期限错配问题越发突出,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委外投资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普益标准认为,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银行委外业务在2016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需求规模不断扩张,而供给规模增长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对于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而言,面临供给市场逐渐被大型银行挤压的风险。银行委外产品可能会有进一步创新,其交易模式会更加多样化,标准化交易平台有望慢慢培育、形成。在收益率方面,委外将是继非标之后银行理财收益的重要支撑,是各类机构抢夺的市场之一。记者董潇
海大管理学院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