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加剧银行不良双升 地方债房地产等是重灾区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表于2016-05-12 09:30点击:
次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了解到,2015年,这些银行贷款不良风险集中释放,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整体“双升”,经营效益明显下滑。有关人士表示,当前银行业发展正面临社会融资需求萎缩、中小微贷款包袱沉重、行业转型困难的“内忧外患”,未来几年发展难言乐观。有银行业人士表示,一些地方保护僵尸企业,也加剧了银行不良“双升”风险。 不良风险集中释放 从公布数据及多家银行反馈情况看,近几年来,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但不良压力陡增、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2015年,银行业不良风险集中释放,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整体双升,吉林、河南等地不良率超过3%,山东(辖区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浙江等地超过2%。 记者在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地方分行了解到,该行近几年营收保持增长但难度加大,2015年出现营收增幅较大、利润略有下降的情况,原因是消化不良贷款。据介绍,2000年到2014年,该行保持零不良记录,但2015年贷款不良率超过0.7,已属业内最好水平。 另一家商业银行地方分行的经营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营业收入年化增速在20%至30%之间,但期间增速逐年下滑,2015年降至15%。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持续释放,“十二五”期间银行利润增速加速放缓,2015年降至最低,只有两三个百分点。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天津市银行业各项不良贷款余额412亿元,年内新增176亿元,增长75%;不良贷款率1.49%,比年初上升0.53个百分点。 多位银行业人士对未来几年发展预期并不乐观:在收益端,未来几年银行业基本没有趋势性机会,利率水平将稳中有降,但银行成本依旧高企,降息后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保持在4%-4.5%的水平,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紧;在风险端,去产能、地方债、房地产等,是未来几年银行资产恶化的三个主要领域。 国有大银行发展模式将遭遇更大冲击。多位银行业人士介绍,国有银行以前赚钱主要是靠大型基建和国有大项目,但随着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这些大项目发债会越来越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贷款挤出压力、竞争激烈。一些地方银行如果在业务模式、体制机制上完全复制大行的玩法,可能会支持不下去。 从统计数据看,大型银行困境已显现,净利润下滑明显。2015年,吉林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净利润分别增长66.22%、18.17%、27.38%,而大型商业银行下降25.09%;江苏城市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税后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5%左右,其他类型银行均有所下降。 遭遇四个方面“内忧外患” 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表示遭遇“内忧外患”,发展面临四个突出难点和风险点。 ——社会融资需求萎缩,尤其银行信贷长期主要依靠的非竞争性行业,未来扩大投资空间逼仄。 2015年以来,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徘徊不前,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的基础设施投资很少,而政府基础设施布局已经基本结束,比如江苏省“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等基本投资结束,剩下主要是周边配套,铁路投资建设也结束了快速增长阶段。 ——中小微企业信贷任务重但风险高。多家银行反映,很多中小微企业提供假材料,一个企业有四套报表:银行、税务、自己、股东,甚至是注册一个新公司接着开,或者干脆有钱不还,银行没有正常途径追责、处于弱势地位,有关部门对此作为不多。 有地方银行表示,银行不良多是中小微企业,很多是产能过剩,但地方保护让这些企业“僵而不死”。 ——银行业自身面临“去产能”。有关人士认为,现在银行都是“宇宙行”,城商行也到处开分行,做一样的事情,还都想做大,没有差别化竞争、耕耘细分市场。 此外,银行业内也显露浮躁,在经济下行环境下仍强求高增长,增幅指标普遍高于GDP增幅。 ——业务转型基础薄弱。受访者表示,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资本市场等发展新空间,银行也成立了专门部门开展业务,但对于无抵押贷款、科技金融贷款、投贷联动等,缺乏经验和专业能力。 尽管银行也发现有一些好业态,比如消费金融,但是银行数据、贸易过程介入的基础薄弱,而阿里小贷有数据依托,有交易支撑。 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对于面临的内忧外患,受访银行业人士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具体政策诉求。多位受访者表示,频繁降准、依靠“宽松”解决不了问题,通过改善市场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创业环境,激发有效融资需求更重要。 一是更多采取降息手段,激发有效融资需求。银行业人士普遍表示,目前金融系统资金整体宽松,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以往每年春节前都是资金紧张,政府融资平台都逼着银行放钱,但今年春节前,银行放了款,但是钱还是趴在平台的银行账户上,没有出去,没有进入实体,表明市场缺乏有效需求。对此,应更多采取降息手段,实实在在降低经济运行各个环节成本,激发企业扩大生产动力。 二是切实缓解银行在中小微企业信贷方面的包袱和压力。有银行表示,国家提出的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在当前情况下落实有困难,因为在小微企业发展前期发挥功能的不是银行,银行主要服务成熟期企业。 多家银行建议,金融管理部门提高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并明确尽职免责的审核程序、认定标准、免责事由等,制定具体明确的操作办法,解决一线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 此外,要加大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力度,建议公安、司法部门加大打击侦办和案件受理审理力度,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信用环境。